- 外在的環境刺激(各種口袋怪獸):常見的刺激有悶熱、流汗、灰塵、毛髮、花草、化學成分、金屬、清潔劑(
多力鴨)、農藥、香水......等等 - 敏感膚質(皮卡癢),皮膚保護膜受損或不健全:過度清潔或偏乾的膚質、異位性皮膚炎患者......等等
濕疹治療方式:
- 配合醫師處方外用藥物,症狀較厲害或患部面積較大者,可搭配口服藥。症狀改善即可慢慢停藥。
平時保養注意事項:
- 避免誘發濕疹的外在刺激(收服右邊那列怪獸):流汗就盡快擦乾或換衣服、碰清潔劑之前戴上兩層手套阻絕、少碰各種化學、清潔劑、少噴香水、少泡溫泉......(以下500字略)。
- 改善皮膚保護膜(皮脂膜):
- 避免過度清潔跟過熱的洗澡水,少用強力去污去油清潔劑或皂類,洗澡請用溫和型沐浴乳(可選敏感肌膚專用),患部可暫停清潔劑使用,先用清水清潔,等好了再恢復平日清潔。
- 注重保濕,可一天擦三次保濕產品(洗澡後、睡覺前、出門前),肌膚每天遭受外在環境風吹日曬雨淋和空氣污染的侵害,記得幫他把保護膜建立起來,而這層保護膜裡面,油脂和水份都是很重要的組成成分,負責鎖住水份和減少外來刺激。
- 乳液含水性較高,較清爽,但也較容易乾掉,更需定時補擦,若是質地較豐厚的乳霜可以視情況而定。
- 凡士林本身是石蠟,不含水,鎖水效果好,可在洗澡後身體表面還有些許水份時擦,較易塗勻(但在潮濕的台灣能否忍受油膩質地,因人而異)。
- 為避免因使用不合適的保濕產品,造成接觸性皮膚炎,請選擇無香精、成分單純,適合敏感肌膚使用之產品。
濕疹在皮膚科的教科書Fitzpatrick's 中,佔了相當大的篇幅,也是皮膚科門診中排名中名列前茅的診斷。女醫本身有過敏膚質,不管是運動流汗來不及擦乾導致的急性濕疹、用了不適合保養品或接觸清潔劑、貼藥布(大吊哥)導致的接觸性皮膚炎、換季的頭皮屑(脂漏性皮膚炎)...等都有親身經歷,加上數年皮膚科門診經驗,算是略懂略懂。
還記得女醫身為大學新鮮人的時候,才剛搬進新宿舍,就因流汗過多跟接觸過多清潔劑,手肘上出現了又紅又癢的疹子,
豈知,過了20年後,以上那段對話,變成女醫常常要跟病人講的話。
斯斯有三種,濕疹也分成三種時期,急性、亞急性、慢性,從急性期濕漉漉滲組織液、長水泡 ,進展到慢性期皮膚變的像大象皮一般,粗粗乾乾厚厚都是濕疹的表現(學術一點的名稱叫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,單純慢性苔蘚化)。
門診常有病人問到“我既然是濕疹,怎麼醫師妳說我皮膚很乾,要多擦乳液呢?” (搭配心中OS:醫師,你搞得我好亂啊!!!)這邊要推薦女醫很崇拜的皮膚科醫師偶像學姊,號稱高雄皮膚科界的張愛玲(雖然是我自己封的名號,但學姊真的很會寫文章)游懿聖醫師,寫的這篇衛教好文,濕疹到底是因為皮膚太濕、或者皮膚太乾呢?
“濕疹的皮膚,比起正常的皮膚,表皮屏障缺乏,因此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,夏天流汗多的時候,汗水裡的廢棄物質如不適時移除,會刺激濕疹的皮膚,引起發炎;冬天天氣乾冷,冷風一吹,表皮含水量下降,保護力更缺乏,也會引發發炎。
所以濕疹的皮膚,急性期吃藥擦藥,只能治療,無法預防疾病復發;更重要的是,患者必須了解自己的皮膚,不去烤箱、三溫暖;不碰刺激性物質像洗碗精、洗衣粉、漂白水、有機溶劑;不吃刺激的食物如麻辣鍋、薑母鴨;盡量規律作息,不熬夜、不失眠;同時勤擦保濕劑,提供保護,才能有效減少復發。”
“濕疹的皮膚保健,請記住十二字真訣[汗水不能停留,保濕一天三次]”
留言
張貼留言